English

农区畜牧业大有可为

2000-08-11 来源:光明日报 庄电一 我有话说

过度放牧,已成为我国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。许多地区畜牧业的发展,是以破坏草原植被、加剧土壤沙化,造成生态恶化为代价的。有些牧区超载放牧达百分之百,甚至更多。羊群吃掉的是草叶,留下的是荒漠。在我国许多牧场,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植被减少、草场退化的问题,有些牧场甚至已完全荒漠化。不仅如此,其游荡不定的沙源正成为沙尘暴的“原料”,成为周边地区的一害。难怪有人说,放牧业在一些地区已走到穷途末路,再这样无节制地发展下去,等待人类的将是无休无止的生态性灾难。

那么,今后还要不要发展畜牧业?畜牧业的出路又在哪里呢?

最近,我到宁夏引黄灌区采访时发现:这个被人称作“塞上江南”的地方,由于人口的增加、耕地的扩大和现代农业的开发,原来可供放牧的草场和荒地越来越少了,在野外也很少看到放牧的羊群。然而,这里的农区畜牧业正呈现出比牧区畜牧业更美好的发展前景:这里的牛羊不再以牧草为食,而是吃用庄稼秸秆加工成的氨化饲料;这里的牛羊不再赶到野外放牧,而是在自家院落栈养,不仅膘肥体重,而且出栏率高。

穿行在灌区一些乡间道路上,我看见不少农家院落都养着牛羊。有些村庄几乎家家养牛羊且数量较大。目前在五百多万人口的宁夏,养牛十头、养羊五十只、养猪五十头、养鸡五百只以上的户就超过四万户。这四万户绝大多数都在农业区而不在牧业区。同牧区畜牧业相比,农区畜牧业呈后来者居上之势。在引黄和扬黄灌区,吴忠利通区的奶牛、中宁的猪、中卫的鸡、同心的羊绒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。这里产的肉蛋奶占全自治区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六,产值占全自治区的百分之七十二,谁还敢藐视农区畜牧业的地位?

除了一村一户的养殖外,工厂化养殖、集约化生产正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。大型肉牛肉羊育肥场、高水平乳品加工企业、现代化羊绒加工业、成规模上档次的养殖长廊星罗棋布,不断壮大。与这种发展相适应,种牛、种羊、种猪养殖场格外兴旺,高科技的牛胚胎生物工程中心异常活跃。

畜牧业上联种植业、下接加工业,已成为宁夏引黄灌区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一个链条。最近,我在宁夏平罗县乡村看到,许多规模整齐、建筑美观的农庄都在住宅区外侧建有牛栏羊圈,几乎家家养羊都在几十只以上,据说每只羊的纯利都可达到百元。在一户农舍中,我看见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正在熟练地剪羊毛、抓羊绒。据说,当地农村的中小学生多数都已掌握了这项技术。

通过采访参观,我深切感到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优势。饲料需求的增加,对调整优化农作物结构,实现以种带养、以养补种,种养结合都有积极的作用,它摆脱了农区种植业受水土资源制约,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总量扩张,而规模化养殖充分利用了空间和时间,有利于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。尤其可喜的是,它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,这充分说明发展畜牧业可以不破坏草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